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襄阳方面的鼎力支持 (第3/4页)
此时早已收完冬小麦,现在地里灌好了水,早已完成插秧。 王宏宇说看了看结束辛劳的农夫:“今年已收获的麦子,亩产有望300斤吧?” 老农回答:“谢谢您的吉言,今年年份好,麦子有望能产240斤。” 果然,即使是大明产粮的核心,没有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亩产也上不去。。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稻子能冲一冲300斤。” 对啊~ 湖广是水稻、小麦轮种。 冬小麦亩产240斤,水稻亩产300斤,这是大丰年了。 真要是论亩产往上冲,还数水稻潜力最大。 袁爷爷千古,和一代代水稻技术探索者千古。 这个时代搞不了杂交稻,但是也有各种优势稻种,尤其是东南亚。所以要尽快搞定粮食这一关,这样就能在工矿、技术和军事方面养更多的人。 七月的天气越来越热,隔三差五还下一次雨,空气湿度增大了。 大哥周敦吉遗体用石灰做了防腐处理,但在夏天逐渐热了起来,还是会有腐败的风险。 接下来需要加快脚步。 第二天到了汉水,王宏宇派周敦吉的大哥周兆安保护灵柩坐船赶往郧阳,浑河军也全部坐船保护。 刚过了河,后面就又过来一条船,来了一位老朋友。 艾友芝。 “我一路追,终于在襄阳追上了~” 他见了王宏宇立刻攀谈起来。 此时艾友芝已经升官为襄阳府同知,比之前主事更高一级。 与他同来的还有首辅叶向高,以及户部、兵部在艾友芝赴任前接到朝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