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3章 没有可以造啊 (第2/5页)
二,这一点,目前就在发生,这方面的数据张伟东掌握得比胡铭晨详细。 每年从凉城考到全国各地读大学的上万人,可是每年愿意回来工作的,少之又少,而且这些人回来,大多还是为了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真正投入了民间企业或者创业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些人要么去了一线城市,要么去了沿海,就算回到省内的,也基本上选择留在镇南。 “张叔叔,或许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到的,不仅是你们,还有哪些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胡铭晨一脸凝重道。 “哦?所有人都没考虑到的问题?你想到了?”张伟东大加好奇。 “你们在聊什么呢?”张萌的mama这时候也从房间里出来。 “你别说话坐着听。”张伟东道。 “阿姨,我们再聊打工呢。张叔叔,目前出门去打工的这些农村青年,甚至包括一部分城里青年,他们出去干的都是一些什么工作,您了解吗?”胡铭晨问道。 “应该都是进厂吧。”张伟东大致确定道。 “的确,大部分进厂,不过,大多数进的都是一些民营中小厂,技术落后,环保不完善,就靠人力。那些大型的工厂,对进去的员工还有要求呢,比如高中毕业,比如中专毕业,有些还需要的是技职类大专。除了工厂,还有工地,还有底层的服务业。总之,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他们从事的是底层工作,学到的也只是低阶技术。这些目前是可以大行其道的,可是十几年后,就未可知了。难道我们的产业一直不升级吗?一直靠着底加工过活吗?不可能的,人口红利都会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就得一步一步产业升级,到时候,这些东西会淘汰掉。就算他们愿意回来,投资个小造纸厂,小纺织厂,小五金厂,我们也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