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6 (第2/4页)
杨诚三人坐上了军统安排的小飞机,回到了湖南驻地。 时光飞逝,夏天很快就来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天,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制定了“天炉计划”,准备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对日军进行诱敌运动的“后退决战”。薛岳将军的对手,是冈村宁次。 9月,战斗正式打响,史称“湘北会战”,又名“第一次长沙会战”。 按照天炉计划,薛岳布置了三道防线,分三步,把日军诱到“炼丹炉”中间“炼丹”。 冈村宁次押着10万大军,首先发动进攻。战斗打响的时候,上峰竟然没有同意薛岳的作战计划! 没有时间等上峰研究、开会再部署了,薛岳一个电话挂给了蒋夫人,在蒋夫人的默许下,薛岳开始故意不接上峰的传令电话。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湘北会战就在这么莫名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独立团按照指示守第一道防线:新墙河防线。 由于“天炉战法”没有得到上峰批准,独立团所在的第52军军部没有领会薛岳的意思,于是,给一线的独立团和第2师都下达了一个“死守新墙河北岸、不能让日军过河”的命令。 独立团背后是河水,无险可守,杨诚按照老办法,利用地形优势,在北岸小乔岭、铜鼓山一带,依靠小山开辟阵地。 面对独立团躲在小山体里作战的战法,冈村宁次想了个好办法:先在战场上升起两个红色气球,一个日军士兵站在气球上,用手上的旗帜指挥,日军炮兵只要看到那个鬼子的旗帜摆动,就朝着那个方向猛打。 日军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破了杨诚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