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335章 尽数封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5章 尽数封爵 (第3/5页)

、大良城、运山城、平梁城、青居城,敌军退守苦竹隘。如此两路宋军会兵于合川。

    当年鉴于蒙古骑兵游走无定,川西平原又无险可守,余玠受山水寨启发,将城池搬到山间,建立山城防御体系。宋代的山城大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之上,平均海拔虽仅三五百米,却峭壁环绕,远比人造城墙险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凭借天险而不筑城,地质学上形象地称为“方山”。

    “方山”山顶平坦,周回数百十亩至数十里不等,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饮,适合军队长期驻守,逃亡的百姓也来到山城耕作生息,又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粮草。大宋建设方山城堡体系,是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不仅这里临近四川制置司大营重庆,地形也奇险无比。在这些山城面前,蒙古铁骑失去了速度的优势,且山城之间以舟楫往来,又令不善水战的蒙古人吃尽了苦头。

    钓鱼城地处重庆市合川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上,嘉陵江与东北来的渠江在渠河嘴相汇,流经合川城,又与西北来的涪江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巴”字形大水湾,如同“口袋”一般,将钓鱼城灌在其中。钓鱼城北、西、南皆有江水环绕,东倚华蓥山,海拔虽只有三百米上下,却“倚天拔地,雄峙一方”,俨然一座天然的军事壁垒。

    当年悍将王坚镇守钓鱼城,又征发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十余万万百姓加固城池,加上山体的天然高度,城垣高数十至百米上下,建有奇胜门、镇西门、小东门等八道城门。其中小东门与出奇门旁还有城墙直插嘉陵江,唤作“一字城”,如利剑般截断嘉陵江航道。王坚还令人在山上开凿水池,名为天池,又凿井七十二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