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35章 朕的苦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5章 朕的苦恼 (第4/5页)

罗掘之道。

    然而,百姓仍就是那些百姓,财产就是那些财产,罗掘一空,以后也就没了。所以,这样的财政措施,只能是竭泽而渔。水干,开始有大量的鱼,而后,鱼也就没了。于民争利,抢夺民财,利也就没了。所以,武帝末期之后,汉朝进入了好长一段的衰落期,直到汉宣帝时,改弦易辙,才稍稍恢复元气。

    战争如此费钱,所以中原王朝对发动战争都十分谨慎,若是那个皇帝有了这个想法,一定先会被扣上‘穷兵黩武’的帽子。而赵昺想要发动灭元战争那也是必将调动举国的人力和财力,即便朝野无人反对,他也要好好考虑下性价比,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案。

    而这又涉及到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赵昺深知战争打得的是后勤,古代战争同样面临这个绕不去的问题。但是也有人说了,古代战争消耗的无非是兵器、粮草和承受兵员的伤亡,且比之现代战争后勤补给要简单的多,筹备和制造也简单的多,不应该成为最大的问题。

    赵昺也清楚此点,粮草消耗是古代战争最大问题,但是恐怕没有经历过的人觉得似乎这个问题不大,士兵平时也要吃喝,消耗粮草,战争期间即便加倍也并非没法解决。可他只能叹口气,他们恐怕没有考虑‘在途消耗’这个问题。

    要知道古代没有机动车,一般就靠11号,如果靠马牛载人,一样需要吃粮食。而人如果负重行走终日,消耗的粮食必然远大于平时,这就是为什么非作战状态的士兵,以及运送粮食的民夫,都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原因。且古代路况不好,士兵和民夫需要逾越大量崎岖地形,越发增加了能量消耗,粮食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所以,控制在途消耗就成了节省粮食的关键。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