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185章 积重难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5章 积重难返 (第4/5页)

战争的结束,抢掠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在长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就导致了大量普通蒙古人的破产。

    由于大量蒙古人破产,沦落到出卖妻儿子女、田地的地步,最后不得不由朝廷出面来赎回普通破产蒙古人的妻儿子女、田地。而朝廷混乱的财政状况就算皇帝批准了,现实的财务状况也不可能落实。最后就导致了大量蒙古人被贩卖到江南、波斯、高丽、日本、爪哇等地区为奴,以致大量的蒙古人也参与到反叛行列中。

    忽必烈继位后重用汉臣学习汉法,但虎头蛇尾,造成了国制上的致命伤。依然习惯于自己挑选官员而非通过科举海选考核,并造成了以色目人与汉族商人地主及蒙古人结成理财集团,他们中出了不少擅于抓钱的能力,掌控着国家的财政;汉人儒生和一些金国世袭贵族及很多汉族豪杰的汉法派,他们致力于让元朝儒化,至少也要汉化。

    由于观点的不同,两派党争不断,且日渐激烈,终导致理财派的宰相阿合马被杀。这样的党争,最后把朝廷演化为一个混乱的组织,官员之间内斗不止,并导致腐败丛生。而忽必烈虽有过对贪污的惩治,但到后来基本是放任,认为官员贪污天经地义,只是把国家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器皿。官员们也大多如,此肆意索取而不治理。

    此外忽必烈遵从汉法改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并让真金接受儒学教育。这虽然保持了本系可以占据汗位,却也剥夺了其他族系的继承权,导致宗王叛乱不止,又不得不借助留在草原宗王们的力量镇压。如此弄得他里外不是人,导致权力混乱,本族内部不稳。

    另外就是经济政策的失误。忽必烈灭宋后,得到了大批公田,为了维系众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