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630章 希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0章 希望 (第4/6页)

不了岸的,夺城掠地还是要步军来解决。而人口的缺乏又限定了这支军队规模不可能太大,只能依靠比敌军更为有效的组织结构,精良的武器及训练有素的精兵,才能做到以少胜多,与强大的元军争锋。而这三个要素的前提就是武器。

    现代人都知道火枪和火炮是不二的选择,而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自从十四世纪欧洲人将火药应用到战争中后,经过了长达三百余年才完成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这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许多在现代不成问题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都是难题,以致赵昺设计的火枪、火炮很长时间都停留在图纸和模型上。

    先面对的便是材料问题,赵昺先是找到了铁矿,炼出了铁,打造刀枪、盔甲和农具都可以,但是造火枪、火炮不行。不过经过他的努力先是炼制焦炭成功,又改进方式,终于炼出了可以用来造枪炮的钢铁。可马上就又面临另一个难题,造火枪最难的部分是枪管。

    据赵昺所知在没有现代加工机械的情况下,古人制造枪管的方式就是先将铁块砸成铁板,然后在卷成筒状,采用钎焊的方式造成铁管,然后再进一步加工。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废品率高,成本高,且难以承受较大的膛压,容易在射时产生炸膛事故。

    最后赵昺决定采用锻造实心毛坯的方式制造枪管,可又面临如何加工的问题,只能再‘明’由水车驱动的钻孔机械打出枪眼,顺便又造出镗孔机,这些极大的提高了枪管的加工精度。现在终于突破了种种瓶颈做出了样品,并进行了试射,有些地方虽还需改进,但是总算成功了。他觉得整个过程就像‘小和尚借斧子’的笑话,不过好在自己并没有忘了做什么。

    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爆炸力,使热兵器具备比以往任何兵器更大的杀伤力。且火枪除了威力大的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