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271章 第一要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1章 第一要务 (第4/5页)

昔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汉法,迁都洛阳,去胡名改汉姓、改说汉话、与汉族通婚等等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进而将鲜卑融入汉族,而得以立国百五十年。”

    “孝文帝也为后世所推崇,我朝大家欧阳修评价其为: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名儒叶适言其: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又认为:“孝文志切有为,有舜,文王之姿。”

    “哦,如此说来蛮夷尚崇尚汉法,那我朝也定能让北人归化,实现一统了。王相也不同意南北汉人分治,而要设法招抚,使南北汉人相融合,实现真正的一统。但是百年积怨,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化解。”赵昺作恍然道,而转瞬又是愁眉不展。

    他其实也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个异类,而其经历与自己还有些相似之处。拓跋宏五岁即位,由太后临朝执政。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四年后力主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史称“太和改革”。

    赵昺还知道在后世有人说拓跋宏之所以迁都洛阳,到改姓汉姓、改说汉话、与汉族通婚等等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是因为其个人仰慕汉文化,崇拜汉学。这种说法其实也不一定说是错,因为君主的这样一种喜好而导致了一个国家遵循某种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唐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就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