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809章 动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9章 动力 (第3/7页)

造基地之一,不仅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优越的交通位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了铁的冶炼与铸造。民间一直流传着干将莫邪在赤铸山铸剑的传说,而芜湖地区在宋代已经采用灌钢法冶炼钢铁。

    这种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了钢的碳含量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的化学构成,将生铁与熟铁共熔,利用先熔化的生铁熔液淋铸于熟铁上,使熟铁得碳成钢,生铁去除多余的碳和杂质成钢。此刻已经引进了在琼州使用的成熟工艺,赵昺觉得即便比不上前世的质量,也不应该轻易被炸裂。

    看看身边几个破裂的铁桶,赵昺也是有些心惊。他前几天想好后就按照记忆中的样子,让芜湖都作院给自己造了个三尺长,口径一尺的铁桶,并配上了一幅木制的支架,便来到这片荒芜的江滩上试炮。将铁桶架好后,先在底部放上了一个四斤的发射药包,放上搁板,又把一个捆扎成圆饼状的二十斤火药包放在搁板上,安好引信后,将发射药点燃。

    赵昺本想让大家见识下自己的‘新发明’,结果却是随着一声巨响,险些炮毁人亡。当发射药点燃后,在爆燃气体的推动下,炮身就翻了,火焰瞬间又点燃了炸药包,铁桶被炸的飞起数丈高,炮架也四分五裂,还原成木柴了。若非他一向谨慎,事先挖了掩体,连他们一同被炸飞了。

    彩没出了,却弄了个灰头土脸。赵昺却没有气馁,接着进行实验,他起初以为药量不合适,支架不结实。次日调整了药量,又做了副铁炮架,结果依然不变。一气之下,他让都作院做了七、八铁桶,不断的调整药量进行实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