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9章 动力 (第7/7页)
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但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几百年后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个俄国炮兵大尉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军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一般火炮和机枪难以杀伤日军。于是其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小口径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其cao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再就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另外它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此外迫击炮是一种小个头的轻型火炮,它在使用时灵活轻便,适于伴随步兵进行隐蔽活动。 赵昺对迫击炮的结构十分了解,以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水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同时较高的射速和便携性,可以解决快速机动时,步军缺乏火炮支援的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着技术难题,一是炮弹的触发引信;二是需要专用的炮弹。这两项若是不解决,还是难以用于实战,可他知道困难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所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