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6章 谁服谁 (第6/7页)
也不豪放。温柔的琵琶弦音撩拨起宁静的空气,一幅人生至美的山水画渐渐展开:在暮鼓送走夕阳,萧音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而此刻赵昺的感觉就是好听,箫声如水。闭了眼听,清澈,婉转,悠扬中又有些许凝滞,像是夏日午后,睡梦中短暂的一丝欢欣,不由得沉醉了。而笛声嘹亮,仿佛来自天外之音,动听的令人向往那种空灵。琵琶弦的每下拨动,似使得身上的每根神经都随之颤动。竟然使他很快沉浸其中。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赵昺不通音律,也听不出什么旋律的变幻,但那种优美的韵律在耳边蔓延开来时——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也会随之动荡。而笛声在空中继续飘荡,与笛子的清越嘹亮相比,箫声又多了舒缓、低沉。与琵琶声和苏岚的歌声相杂,又如船上的人应声合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场中的三人也似乎融入了其中,苏岚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比之陈淑多了成熟和稳重,又因其久在宫中比之李三娘身上多了些无法言表的韵味;让赵昺惊讶的是一向坐不住的淑儿此时在场中亭亭玉立,因箫需竖着吹,她微微低着头,纤指在箫身间轻舞,居然展现出其朴素含蓄,毫不张扬的另一面。 李三娘此时的表现也让赵昺另眼相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