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079章 问题所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9章 问题所在 (第6/7页)

用黄蜀葵梗五七根,捶碎,水浸,涎刷之,则如新,或用木槿叶捣水,刷之,亦妙。”

    但纸衣、纸被既然是无奈的应急之举,那么必然不完美,其最大问题在于不透气,长期用对身体不好,所以冬天防寒还得将布衣、纸衣换着穿。当然存在的缺点也无法用于装备军队,虽然曾经出现过‘纸甲’,但制造的工艺更为繁琐,且价格也不便宜,绝非后世传闻中的那种因为军费不足而充数的娄货。

    作为御寒的手段,军队同样大多会使用兽皮或麻布包丝絮做成的棉被和防寒衣物。但这两者的产量低是长期以来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向农民征收的实物税中,丝帛一直是重要的一环,为的就是能够保证官府和军队的供应。但是即使如此,想要长期在北方纬度较高的地区,维持军事存在,却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中原王朝的实际控制区域,往北很少有超过辽东地区……

    眼前的情形,使赵昺意识到要想解决‘保暖’的问题,只有寄予棉花之上了,可要解决就不仅要将此放在眼前,而是要放在战略角度上考虑,否则统一全国只能止步于长城一线了。

    事实上棉花最早是作为观赏花被引进中国的,最晚在汉朝,棉花就已经出现在东亚大陆上。不过从汉代到宋代,棉花种植始终局限于华南及以南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也非常缓慢。而赵昺对这个时代的棉花也不陌生,在琼州棉花就有种植,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纺织技术,并成为琼州一种重要的出口产品,但价格高的惊人,只能作为奢侈品,难以普及。

    赵昺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