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4章 荡浊流清 (第4/5页)
填凤阳。四年以后,迁江南民十四万实中都。这些移民在营造中都的过程中大吃苦头。 在明初的严密控制稍松懈后,江南就以各种方式逃回老家,其中行乞卖艺也是一条出路。凤阳花鼓唱词中所谓‘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出处众说纷说,其实就是江南移民控诉朱元璋‘暴行’,欺负江南人的一种说法。 首都南京也需要充实人口,洪武年间,苏浙地区共有四万五千多家富户,被朱元璋强制迁往南京,他们带来的财富理所当然要用来繁荣都城。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又不断从内地往云南移民,以充实边疆,不少原本被迁移到南京的江南人又要跟着大军去戍守边疆。沈万三修城墙惹怒朱元璋,最后被发配云南的故事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朱元璋死后的建文新政一度给江南士人带来了希望,众多江南士子聚集在年轻的皇帝身边,没想到来自北平的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再度把他们打压下去。朱棣不仅带来了大量靖难功臣,占领了大小官职,还把首都直接搬到了北平,南方士人集团再次遭到清洗。 而由明入清后,使江南士人再次受到满清的报复,大吃其苦头的科场、奏销、哭庙三案及庄氏史狱,再加上波及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无不宣示着皇帝的报复欲,这几乎是当时公开的秘密。清人评价,这是朝廷有意与世家有力者为难,以威劫江南人也…… 赵昺觉得做个江南士人真是倒霉,谁上台都会被割波韭菜。而自己当初回返江南,打着镇反的旗号,以打击叛国背君者的名目大杀了一批,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报复行为。毕竟这些人在国难当头背离了大宋,出卖了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