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177章 出人意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7章 出人意料 (第3/5页)

是加强城门的防御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便在城楼的左右两侧建有城墙与相对应的城楼和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突出,称为“瓮城”的封闭区域小城,起到即把城楼的防御线外移,增强了保护城楼安全的双重作用。

    瓮城的城门不会与正门相对,而是需要绕过一个弯才能进入正门,以减少敌军的冲击力。人员和物资入城就必须就通过瓮城门进入瓮城后,再经城门入城,反之是通过城门、瓮城门出城。而瓮城还能起到‘瓮中捉鳖’的作用,当敌军进入瓮城后便关闭城门,将敌军困在瓮城中,然后自伤而下的给予杀伤。所以瓮城的城门也与常规门扇式对开大门不同。

    瓮城的城门是垂直起降的,形如闸门,也就是俗称的‘千斤闸’,作用相当于如今家庭里的防盗门。在城门后两三米的地方,修有一道宽半尺左右的石槽,这个石槽就是千斤闸起降的轨道,直通到城墙顶端,白天城门开启时,千斤闸就被收到城墙顶端。这样战争来临时就可放下千斤闸关闭瓮城门通道,用来防守阻挡敌军入侵,也不怕敌方利用火攻、撞击等手段进攻。平时可以吊起,开通瓮城门通道,便于是城内外的物资出运、人员交通往来。

    千斤闸多以铁皮包裹实木制造,上面又布满加固的铁钉,因此十分沉重,重过千斤。而传奇故事中也就有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勇猛非常,曾力举千斤闸,让士兵逃生;《隋唐演义》中雄阔海奋力托起千斤闸,让各路豪杰迅速通过,而自己则筋疲力尽丧生于千斤闸下。

    千斤闸成就了很多英雄豪杰,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不过终究是传奇。事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