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73章 以练促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73章 以练促战 (第5/5页)

意见,看他们是否满意。

    两天转下来,大部分兵卒对当前的伙食标准和供应情况十分满意,不满意的人也是在口味上,并不否认能够吃饱,且比家里吃的好。而对伙食最满意的,赵昺发现并非是来自江南、两淮的士卒,甚至向来穷苦的川贵兵,而是是蒙古降军。

    蒙古立国前自不必言,他们只有少量的常备军,兵员大部分皆是下马为民,上马为兵的牧民,但蒙古草原上的羊群都是那些宗王权贵的,他们可以天天有rou吃,而那些普通牧民要靠狩猎和挖野菜才能勉强吃饱。

    在战时他们要自带粮草和兵器,由奥鲁营保证后勤,并没有专门的辎重体系,粮草也多是来自劫掠和强征,吃不饱饭也是常事,因而蒙古兵才赢得耐饥耐寒的‘美名’。而要想吃饱饭就得打下城池,劫掠富庶地区,打仗自然就要拼命,否则就只能饿死。

    蒙元立国后改革兵制,他们也采用了极为简单的方法,隶属行省的镇抚军要靠军户屯田来解决吃饭的问题,草原军依然遵守旧制。只有那些常备的怯薛军才由朝廷发放粮饷,即便是那些侍卫亲军也要屯田,由朝廷拨给微薄的军饷。

    但是宋军不同,在收复江南出事也曾有朝臣提议让军队屯田以减少军费开支,缓解财政困难,却被赵昺断然拒绝,所以他们的装备和粮饷皆由朝廷供给,并优先进行保证。这些皆是蒙古降兵们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只要好好训练、备战就能吃饱,还能获得军饷,普通军卒们当然高兴。

    而让蒙古降兵们更为感动的是朝廷不仅足额拨付粮饷,并对配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吃什么、吃多少都有配额,保证军卒们天天都有rou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