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8章 推演 (第7/7页)
栅,无楼堞版筑的蕞尔小城。这种城墙咋看之下完全没有防御能力,事实上在没有附属工事的情况下也确实只能算个大点院墙。 在常熟被选定作为物资中转之地后,城池得以扩建。但是依照规制,宋代除了首都及州府单位,县级城墙多在十至十五尺级别,还有部分不满十尺的城墙,此类城墙顶部狭窄,城垛低矮或者干脆没有城垛。依靠城墙本身基本不存在防御能力,多是依靠城墙附属工事诸如战棚之类的活动棚屋,加高城墙并构建作战平台。 但这次扩建也是依照县城最高规制进行营建的,城墙高十五尺,城垛三尺七寸厚两尺,城墙底宽十二尺,顶阔五尺,可城墙依然是夯筑的土城,并没有包砖,可这在宋代已经算中上等级的县级城墙了。出于囤积物资的考虑,对城池进行了扩建,将城外的虞山也囊括进去部分。且常熟本是水乡,城区内水道纵横交织如网,那时航运发达,随之而设水城门,以便于物资的运输。 经过一些列的改造,但是常熟城池依然存在城防设施简陋的毛病,因此仍只能依托战棚等城墙附属工事进行防御作战。可在攻城方缺乏投石机等攻城器械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攻坚能力的冷兵器时代下,可以说颇具防御效能。 当然这类组合城防工事主要还是性价比较高,战棚等附属工事平时可拆卸收存,城墙、城垛低矮狭小,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城墙建设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且地方不能据城对抗拥有投石机的中央禁军,也贴合国情。但是当时谁能想到地处后方的常熟城,会成为这场战役的焦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