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0章 失利 (第4/7页)
可随时装拆的船只在技术上也是进步。宋宁宗时,还造过一种铁壁铧觜船,承重四百料,两边各安车二座并桨三枝,船身通长九丈二尺,可装载士兵七十人,踏驾兵、梢二十人。 而宋代的战船也曾多次用于实战。杨么农民起义军在洞庭湖同官军展开激烈水战,使用的主要战船便是车船。其车船采用楼船船型,船体很大,长达三十六丈,可容战士千余人。用转轮二十二到二十四组,不过这种大型车船只适用于广阔水面,因而使用的并不普遍,主要使用的还是八、九车以下的中小型车船。 宋军车船发挥出威力是在绍兴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战中,席卷淮南的完颜亮金军饮马大江,准备南渡,却遭“迅驶如飞”的宋军车船堵载,以失败告终。战后官府统计征发的民间踏车夫就有六千人之多。对元作战也使用过车船,在襄阳之役,宋将张顺和张贵驾船救援襄阳,又以轮船出城顺流突战,但是均遭失败。 “不见其车,但见船行如龙!”这是车船最大的特征,赵昺看过敌船的船舷,确实有一道凸起的框状结构,应该就是弦外的护车板,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坦克的侧裙板,用于保护外露的明轮桨叶。 因为车船无论是在水上航行、交战时,防止敌军攻击明轮桨叶,还是停船靠岸时,都需要保护桨叶不受敌船或水寨码头河岸等的撞击。而船体吃水线以上的桨叶隐藏于裙板之内,吃水线以下的明轮桨叶则被浪花所盖,一样也看不见,便给人与只见船行,不见帆桨的奇观。 车船速度快,进退自如,但是同样有利有弊,具有两个难以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