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3章 猜测 (第2/5页)
不至于蜕变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其中定另有原因。 其实大家都知道,气象对于战争有很大的影响。而严寒对行军作战同样如此,比如著名的金蒙三峰山之战,因为天气突然变冷,导致金军非战斗减员严重。除此以外,还有唐征高句丽的蛇水之战,就发生过唐军发生冻坏膝盖的事。 那么天热呢?天热影响打仗的典型战例,发生在北宋攻打越南时,据载:在这次战争中,北宋军队开头进展顺利,顺利的收复了失地,连破越军。但是随着深入敌境,面对越南湿热的天气,来自河北山西一带的宋军官兵显得不适应,士兵加民夫三十万人死者过半。结果就是宋军因为非战斗减员太多了,最终不得不撤兵。 至于生活在寒凉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比如契丹军队,对高温的反应就更加明显了。辽代后期道宗皇帝耶律洪基有在“夏捺钵”避暑、议政等的习惯。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南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可见在辽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也要选择避暑的地方,而蒙古人占据中原后同样继承了这个传统,每年夏季一般都会前往上都避暑。 在出兵上,《辽史》也有明确记载:“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若。进以九月,退以十二月,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出兵)以正月,秋(出兵)以九月,不命都统”。从时间来看,农历的九月往往相当于现在的公历十月。此时华北地区也已经入秋了,正是清凉干爽的时候。十二月则是大寒时节。对于华北地区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再待下去就费力不讨好了。所以契丹人才会习惯九月进兵,十二月退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