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3章 坑孙子的 (第2/5页)
为了扩大海上贸易,但后期要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呢?赵昺想来想去,他发现主要原因竟是被某些人玩儿坏了。 赵昺知道明史关于“有贡则有赐”的记载又很多。一般在通常情况下明的回赐值要比日本的贡品值高出一至四倍,有时甚至高出十余倍,除了贡品和使节们的自进物外,还有朝贡使节和船员水手们带到明朝出售的附载物,明朝收买部分商品的货款叫给价,给价往往也高出市场同类货物价格的一至四倍,甚至更高。 另外明朝在迎送朝贡人员,为其准备衣依住行方面也耗费了巨大开支。朝贡使团自到大明起到回国止,不仅口粮、延途开销等,而且进京贡物的往返一应脚力,全由明政府供应,甚至回国途中口粮也拨给三十日份。所以从明朝的回赐、给价以及对朝贡使团种种的优厚待遇中,朝贡使团摆明了在明朝得到了大量的经济实惠。 在世人的认知中朱元璋的出身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最rou丝,但赵昺发现他老人家搞朝贡贸易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有暴利需要。其的朝贡贸易是中央政府垄断的不平等交换,且中间的套路极多,可谓是即挣足了天朝大国的面子,自己也落了实惠的。 朱元璋时代的朝贡使团带有贡品,大家都知道,且要光是看这部分贡品和回赏,明朝肯定是赔本的,不过朝贡使团往往还带有超过贡品价值十几倍的“附至货物”,明廷占便宜的地方就是“附至货物”贸易。朱元璋霸气地规定这些“附至货物”的六成明廷包圆了,外邦使节、商人们就不用另外找销路了。 而如果外邦使节觉得明朝政府人傻钱多,那他才是很傻很天真,因为如何付账是朱元璋说了算。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