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238章 另有意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8章 另有意思 (第4/5页)

养马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只能是圈养。且与游牧民族不同,他们养马只是被动的为了完成朝廷的下达的强制任务,只需交够规定的数量即可,也不会对马匹进行必要的训练。

    比如宋朝立国后面临的几个北方强敌,女真人不是游牧民族,他们以农耕、狩猎多种经济活动养家糊口,养马在他们看来是保护家产、扩大抢劫范围的重要工具,而非经济活动必需品。虽是民养却是处于战争目的,其的骑兵普遍装备两匹马,连续冲锋能力远胜于普遍只有一匹马的西夏骑兵。

    但是女真人在逆袭了辽国和北宋后,女真军人就把养马的累活交给了契丹人,把种地、手工业等劳动交给汉人奴隶,自己一心一意当大爷。结果在金朝末年出了篓子,养马的契丹人主动给蒙古大军带路,让他们失去了数十万匹战马,金朝军队的战马变得捉衣见肘。

    而蒙古人养马之所以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因为马刚生下来一两年时间就在草地上加以训练,前后达三年之久。由此训练出来的马匹很有纪律性,千百匹的马群不会撕咬乱叫,即便主人下马也依旧可以驱策,也不会走脱。

    且蒙古人白天并不喂草料,到夜里才开始放牧。随其草之青枯,在野外放牧,到拂晓时再来搭鞍乘骑。出征时每个人都有好几匹马,每天轮流骑乘,所以在征战中马不会疲惫。另外蒙古人和以上同行不同,他们是以牛车为驮兽,拉车时用前后两组各十一头牛并排拉动。同样是按照战争条件培育马匹。

    而这些对于大宋‘民养’皆是难以办到的,因此按照赵昺的意思还是官办马场为好,从前在琼州、江南都没有条件,那边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