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188章 另辟蹊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8章 另辟蹊径 (第2/5页)

本来就贬值的“粪土不入”,如今每天再加进十五万贯投入市场流通,物价飞涨,纸币贬值,是必不可免的。

    小皇帝以为贾似道党羽吹嘘公田法所谓的“可平物价”,更是违背了经济规律,也不符客观事实。事实是公田实施不久,就引发了新一轮来势凶猛的会子危机,迫使贾似道废除会子,改用金银关子,把财政危机转嫁到广大普通百姓头上,引发了基层人民大范围的不满,影响了统治的基础。

    其次,公田法赎买的对象是官户超标之田,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制的均田地的法子来限制大地主隐瞒偷逃税款,保证军需。然而这个法子直接涉及到官僚地主的利益,把那些士人、大地主们得罪的厉害了,因此公田法遭到朝野持久而殊死的反对。以致把大地主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上层农民和少数无地的佃农都卷了进来,方方面面都失尽人心。

    再次,在推行公田法中,cao作上用人不明,方法不当,实际上把公田法的推行变成以变相的行政手段强行改变土地所有权,所以名为回买,实为强夺。当时浙西上等良田的地价是每亩四百贯,初行公田时,规定对租额每亩一石的良田给以二百贯补偿,已经只是市价的一半。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仅给四十贯,还都是无人购买的度牒、告身和形同废纸的会子。

    凡经回买的公田,名义上按租额高低给以经济补偿:租额一石以上的,每亩为二百贯;九斗的为一百八十贯;八斗一百六十贯,以下依次类推。但补偿的并不是现钱,买公田五千亩以上者,给银半成,官告五成,度牒二成,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