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1章 朕非胡来 (第3/5页)
楚,由于受制于战马短缺,发展一直缓慢,确切的说主要承担的是辅助任务,难以独当一面。直到北伐后,夺取了蒙元设在两淮的马场,才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扩充到了五个师。但是与人人都是骑士的蒙古骑兵来说,还是显得稚嫩,难以独立作战。 因此在北伐战争中,骑兵往往需要步兵和炮兵提供支援,先利用火炮压制敌骑冲锋,打乱他们的进攻队形,然后再以密集的火枪齐射杀伤冲到阵前的敌军。经过数轮火力打击的敌骑兵已然成了强弩之末,自己的骑兵才会出动,剿杀残敌,追击逃敌。 所以北伐中鲜有发生大规模的骑兵会战,而在赵昺亲自参加的扬州之战中,他发现己方骑兵装备燧发枪和马刀的骑兵在正面厮杀中难以占据优势。而主要原因就是燧发枪在马上装填困难,他们的战术就是在对冲时先开枪击毙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敌人,然后以马刀对拼,混战中火枪基本没用,甚至被扔掉或者弄丢。 反观蒙元的骑兵则在对战中占据了优势,而这其中也颠覆了赵昺的一个认识,就是蒙元骑兵装备的骑弓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的射程,有效射程大概在四、五十步之内。但是在这几十步内,弓马娴熟的蒙元骑兵可以在快速冲击中射出七、八支箭,直到十几步之内才会换武器。 因此在接战前这短短的时间内,宋军骑兵放了一枪后,根本没有时间重新装弹,只能承受蒙元弓骑手的箭雨,从而出现较大的伤亡。当然这也并非无解,这段距离对于马上长枪来来非常近,骑射高手和马上长枪使用者之间的比拼玩得就是心跳,在混战中顶级骑射手也经常被敌人贴脸逼近将其反杀。 隋唐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