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1章 过在于君 (第2/5页)
至今。现下在襄阳参战的禁军第六、七、八三军皆是隶属于原殿前禁军部队,三个都统虽非江氏子弟,却也皆是其旧将: 第六军都统潘念算是出身军旅之家,其祖父潘从源,精通武艺,曾任吉州教官;其父潘仝,淳佑年间状元及第,任广州观察推官升秘书阁大学士。潘念自小习文练武,成年之后,文武兼备,率义兵至项山剿寇有功,授命镇守闽粤交界的南澳,后编入殿前禁军。 第七军都统伍隆起是乡间豪杰,当元军迫近台山是,自乡间组织义勇八千余人,运送粮食七千石到崖山,起兵卫国勤王。后来在崖山之战中表现甚佳,随行朝前往琼州,被编入殿前禁军,成为基干力量之一。伍隆起作为头领被委以统领之职,十余年间随着扩编他也官至都统。但是其虽读过几天书,识字却不多。 第八军都统张霸则是张世杰淮军旧部,曾是其麾下的统制官,并为其亲信。在崖山之战中,许多淮军将领在屡战失利的情况下或是战死,或是叛降敌军,张霸侥幸活了下来。到了琼州之后,张世杰兵权被夺,残部编入殿前禁军,其请赵昺善待其部下,他赦免了一批叛将的死罪,张霸则保留了官职。他是从底层士兵积功授官,肚子里墨水也是不多。 军官素质偏低,缺乏军事素养,这些也是当时军中普遍现象,因此在宋军全面换装火器之前,赵昺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冷热兵器的交替不止是武器的换装,还是从部队编制到作战方式及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的全面改革。因此就组建新训营及各种专业训练班,并组织中高级官员参加培训,以期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此外,赵昺还重新编撰了适用于各级军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