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191章 不败之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1章 不败之地 (第3/5页)

  为了能够顺利清查人口和土地,赵昺打破了千百年间以丁授田的惯例,实施按口授田和官民一体纳税的方式分配土地,从而使诸多逃户重新入籍,并脱离官员和世家的控制,重建社会体系。其实这种办法类似于朝三暮四的故事,将女子纳入土地分配的范围,并取消了丁税,看似增加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其实却也增加了税源。

    为了稳定人心,让民修养生息,赵昺又实施了轻税薄赋的政策,使得朝廷的财政收入减少。因而有朝臣提出利用公田实施军屯,从而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但是他知道军队参与经营必然会产生腐败,导致战斗力的下降。且军屯在和平时期总是表现得效率低下,这种带着国有企业成分的屯田制度由于无法激励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成为产量的拖累,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且一旦军事目的达到,屯田要么改为私田,要么逐渐被废弃。

    为了解决军粮和地方财政开支,赵昺的主意就是将没收的土地变成公田,并招募大量流民耕种土地,实施民屯。按照政策,屯户可以长期租赁公田,如果屯户自己有牛,种地的粮食就和朝廷六四开;如果屯户没有牛,由政府提供牛,那么种出来的粮食就要与朝廷五五分。

    同时朝廷则保证屯户们除了田税外不再缴纳其它杂税,也不会强制服兵役和徭役,从而使得屯户的生活反而比普通的农户还要舒服。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朝廷还出台政策鼓励人们学习技术,利用农闲发展手工业和养殖业,赚了钱之后就可以购买牛和生产工具,还获得了肥料,大幅度提高耕种效率。

    良好的收益,使得屯户生产热情提高,为了多生产粮食自觉的参与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