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386章 缘起学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6章 缘起学争 (第4/5页)

子之学常与程颐并称为“程朱理学”,其学精神只是四字“内圣外王”。朱子辟佛老之根本原因在于其出世遗世而被儒家之担当精神。朱子为学虽受禅宗影响,但其根本精神未变,此担当精神更圆满地与内圣结合起来。

    由于理学重塑了传统的等级秩序,又构建了传统的伦理规范,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也适应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开始进入政界,理学因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并由此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且使得政治体系在理学的框架下得以格式化。

    不过以赵昺所知理学虽然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但并非没有与其相左者,与理学派相对抗的是功利学派。此派的特点在于:斥理学心性之空谈,究富强之实务,他们大力倡导功利学说,以与仁义相抗衡,相表里。

    以赵昺前世所知,永嘉之学,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林石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南宋之时,永嘉地区的学者辈出,郑伯熊、郑伯海、郑伯英、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出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成为吕祖谦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某些道学家的空谈义理;认为“道不离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继承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

    且论述了“夷夏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