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6章 朕很不满 (第3/5页)
而其的担心也在他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得到了应验。但他反对在广西屯驻重兵和放弃大理的做法及少数民族政策也让人诟病,认为其的失策导致南宋长江防线的崩溃。 但是赵昺明白中国人自古至今皆活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环境里,既有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也有民间俗语说:成者为王败者寇。所以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中,数以千万计的英雄人物无一不在“成败论”中接受后人的评说和议论。 不过赵昺认为只是以失败来论英雄,历史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成功者必然有其值得世人钦佩之处,而失败者也未必事事皆遭受后人指责,决定成与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在历史上却往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这就如詹何所言那般: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而事实上,就算是英雄如秦始皇者,也是有血有rou之人,他既有卓越之处,更有凡人之弱点,而所谓的成败,也不过是一时、一事之结果。 论成功,秦桧也是一种反面的成功者;论失败,岳飞反而是彻底的政坛失败者;论强弱,南宋永远比不过大金,侵略日军永远强不过中国人民。而赵昺当了皇帝后,更加清楚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其人为与非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在其中。 因为成大事者,需有英雄之才、有可乘之势,能把握之机遇,势、机,天不遂人愿,英雄也必然失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存大志者,皆为英雄,历史有成败,但放在过往史书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