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688章 布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8章 布局 (第2/7页)

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由于此次科举的范围实在是太窄,尽管放宽了条件,但是能走到部试的士子才五百多人,而过去每科取士就达到了这个数儿,再经过筛选能参加殿试的不过寥寥十数人。经过阅卷后,大家都觉的不尽人意,可又不能空榜,否则不仅失去了科举选才的意义,也会让士人失望,更会让首次开科的小皇帝丢了面子。于是乎几位宰执会商后决定还是矬子里拔将军,拟了名单报给了圣上。

    赵昺在开科之初就知道此次科举形式大于实际,是在表明自己对士人的态度,也是变相的妥协。而此次的试卷他也看了,确实没有出类拔萃的,他本想宁可空榜也不能滥用。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将参加殿试的士子取为一甲,参加部试的前五十名录为二甲,将四十以上的士子五十名赐进士出身。

    不过这次放榜却没有似往届开科那样排名,更没有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也算破了大宋开科以来的先例。而这批参考的士子大部分来自于琼州,得中进士者占了半数之多,超过了宋朝历届总和,可以说琼州每个县都有进士,以致新科进士上殿谢恩时赵昺耳朵中都是琼州琼州腔的官话。虽然大家都知道占了行朝迁琼的光儿,但还是十分感谢小皇帝的,许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