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1章 两厢对比 (第2/5页)
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四年,且能进入第二代的只有不到三成,进入第三代十不存一,而进入第四代的仅有约半成家族企业。 这个结论令人唏嘘,可让赵昺觉得此来自文化遗传,就说自家的祖宗们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把大宋玩儿崩了。而这也非个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国的西蜀,不仅出了乐不思蜀的刘禅,那些名将之后也表现的极为平常。 在三国末期,成都所处的四川盆地环绕着崇山峻岭,是蜀汉天然的阻隔和依仗,多年来,诸葛亮、姜维虽屡兴北伐功业未竞,但也能安坐益州,北绝曹魏、东抗孙吴,也不失为乱世求存之道。不过一切的安逸,都随着魏军的三路南征戛然而止。 在蜀汉空前危机之下,浸yin在父亲盛名之下成长的诸葛瞻,十七岁时迎娶公主为妻,又从都尉当到了军师将军。官拜父职,身负朝野上下厚望,不过多年来,诸葛瞻却表现平平,无功无过。直到蜀汉灭亡前夕,诸葛瞻随同儿子诸葛尚一起,向蜀汉朝野证明了诸葛家族的忠义。 诸葛一门三世忠烈,不过是蜀汉后代的一个缩影。与诸葛瞻父子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许多“蜀二代”“蜀三代”们。 张遵是张飞之孙、张苞之子,父祖皆为蜀汉效忠;李球是李恢之侄,李恢早年曾跟随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黄崇的父亲黄权,在夷陵之战中因为刘备战败,后路断绝,无奈投降了曹魏,却得到了刘备的谅解,甚至叹息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邓艾走阴平小道进攻,主力便可直接通过剑阁,魏军便可直指兵力薄弱的成都。而魏军自阴平通往成都的道路上,横亘着空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