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9章 不能偏勃 (第3/5页)
中原汉人,而那些女真人和契丹人也皆是入中原百多年了,衣着和风俗基本与汉人无异,再者蒙古人同样将他们视作为汉人归于汉籍,实际也与我们无异。”老丈回答道。 “哦,原来如此啊!”赵昺点点头道。 “说起来也是笑话,蒙古人拿我们当汉人,而汉人却又将他们当做蛮夷。”老丈苦笑着道。 “如此说来,你们在濠州也已经落籍十余年了吧?”赵昺也觉得事情有些荒唐,只能不好意思地陪笑道。 “是啊,老朽是被蒙古人迁到此作为忽必烈长公主的投下种田养蚕,孙子也皆是在此出生的,早已将这里当做故乡了。”老丈叹口气道。 “哦,那你们皆是从濠州逃出来的喽!”赵昺又问道。 他知道五户丝制是蒙元特有的一种赋役制度,是在江淮以北之汉地所实行的按户征收的科差之一。窝阔台汗灭金后,诸王、贵族和功勋之臣在北方的封地内,规定居民每二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以后,改为每二户出丝二斤输于官,第五户出丝二斤输于本投下,合计每户每年出丝料一斤六两四钱,称之为二五户丝,其中交给各投下的称为五户丝。 未曾签发于投下的民户,也要交纳一斤六两四钱丝,全数归官府所有。诸投下所应得的五户丝,直接委人去分封地征收,流弊极大。忽必烈即位后,下令二五户丝皆先上缴国库,然后各投下再将应得之数由中书省领回。五户丝负担者主要是民户,还有医、猎户,军、站、僧、道、儒等户均免征。 “说起来我们都是被濠州新来的知州张阎王坑害的。”李老丈又长叹口气道,“我们一路走来,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