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2章 不改初衷 (第4/5页)
军惨败,他乘驴车逃跑,经部下崔瀚接应才稳定下来,也是此役让其车神之名流传后世。 交流好书,关注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虽然吃了败仗,但宋太宗收复燕云的斗志并没有减弱。失败数年后,他接到密报,说大辽现在萧太后执政,政局不稳,是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这样的情报显然有误,辽国此时在萧太后的主政下,国力不仅没变弱,反而比之前更强。 但一心想报仇的赵光义根本不愿意去辨别这份情报的真伪,第二次出兵北征。出发前,他召集众将领开会,指示他们“持重缓行,毋得贪利以要敌。”结果,东、中、西三路大军,东路的曹彬贪功冒进,把皇帝的“持重缓行”抛在脑后,在岐沟关被辽军截击,死伤数万人。西路的潘美拒绝了下属杨业的正确建议,与辽军正面硬扛,也是大败而归。 辽国反客为主,主动南犯,借此彻底打击宋收复燕云地区的信心。双方主力在河北君子馆附近展开大兵团决战,宋军全军覆没,死者数万人。辽军乘胜追击,先后攻占邢州、深州、德州、文安等地,至次年正月撤军北还。君子馆一战,宋军河北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丧失收复燕云之地的能力。 赵匡义驾崩后,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大军南下侵宋。宋朝虽进攻不行,但防守还可以。宋真宗在大臣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抵达澶州,与城外辽军形成对峙。辽军一路南下,受到宋军层层阻击,仗打得并不顺利,军中悍将、先锋官肖挞凛被宋军射杀,士气大受影响。他们派人写信给宋真宗,表示愿意与宋重修“旧好”。 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辽宋之间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