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2章 民心向背 (第2/5页)
“相公,天气转暖,该换春衣了,我想着买些布匹给相公做身新衣,可惜银钱不够!”刘氏叹口气道。 “无妨,将棉衣中的丝絮取出来,便可做夹衣了!”刘因见老妻面带难色,看看其身上满是补丁的冬装,心中更为愧疚,勉强挤出些笑言道。 “唉,江南贩来的丝绸和麻布皆是上等,价格也不贵,可惜我们手中的宝钞仍是不够!”刘氏叹口气道。 “宝钞?商贩也收宝钞?!”刘因十分诧异地问道。他虽然不喜过问柴米油盐这些俗事,可家中困顿,却也时常听闻老妻唠叨,还是知道一些的。因为元廷为了弥补财政不足,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物价飞涨,宝钞形同废纸,千贯也买不了一斤盐。 “当地的商贩不收,江南来的商贩确是肯收,据说他们收取后可以按照千贯宝钞兑换百文宋廷通宝向官府转换。”刘氏答道。 “哦,居然还有此等事情!”刘因更觉惊异,但转而又道,“江南重商,而商人无义,必然从中取利颇多。” “错了,南朝商贩的物品价格远低于中原,盐只要四十文一斤,糙米也只要八十文一斗,以此价兑换百姓还是占便宜的。”刘氏连连摆手道。 “确是利民的好事,可是米价低廉定然难以买到吧!”刘因点点头,又问道。 “我听闻南军刚刚入城时,随后而来的江南粮贩低价售粮,确是引起抢购,甚至有本地粮贩大量买进,准备南粮售罄后再抬高价格卖粮。可是南粮源源不断运进来,且价格还有略降,让本地屯粮的粮贩叫苦不迭。”刘氏有些幸灾乐祸地道。 “大战之时南粮大量运入中原,看来江南富庶不虚,朝廷危矣!”刘因听罢叹口气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