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2章 民心向背 (第4/5页)
连遭老妻的抢白,刘因想想自己连更换春衣的钱都没有,又觉对其愧疚,想要训斥几句,却难说出口。 “勿要气恼了!”见丈夫脸色不虞,手掌不住哆嗦,意识到自己话重了,赶紧为其抚胸劝道。 “我非恼你,而是气那些百姓鼠目寸光,妇人之识!”刘因拍掉妻子的手道,“江南与河北相距何止千里,现下又是春季,江河枯竭,运河无法通航,如此大量的调运粮草和物资全仗陆路岂能长久。如今只是施小恩小惠于民,以稳定民心,来日粮草短缺必会千百倍的索回,那时遭殃的还是百姓。” 刘因虽然是书呆子,但是博览群书,却也知道战争造成的损耗巨大,发动战争者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转嫁战争负担。文雅点是因粮于敌,说白了就是杀入敌境后,靠缴获和抢掠敌国的粮食来满足供应。 这种方法能够节省很多的军费,同时因为后勤压力骤降,在进攻作战时能够大幅提高进攻的速度,只要前方有足够的的食物,作战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蒙古人能以数万精兵,连续作战数年纵横万余里,从漠北一路打到波斯的原因。 但是他也明白一旦军队停驻下来,仍依赖这种方式,会酿成严重的后果。通常土地的产出物,除了供应当地人民食用,只有少量的盈余,一旦突然来了数万大军,不啻于发生了蝗灾,很快就会耗尽当地的余粮,并导致物价飞涨。 缺乏食物的占领军,会毫不客气地抢夺居民的口粮,没有什么比这种行为更能激起当地百姓激烈抵抗的了。而那时占领者就会撕下虚伪的假面,转而动用大军肆无忌惮的进行弹压,那时定然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所以刘因气恼普通百姓不识大局,只因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