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642章 春节慰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2章 春节慰军 (第2/5页)

家的女子报名参选,当做进身之阶。

    宋代教坊的作用与唐类似,以演宴乐之用的殕乐为主。在北宋时,分成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四部,分掌不同乐种的教习。至南宋时,更进一步按乐器及表演种类分成十三部色,包括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各设部头或色长。

    悲催的是靖康之变,金国大军攻破了北宋东京汴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同时,战乱造成乐器和乐书的散失,以及教坊的彻底倒闭。直到南宋在江南站稳脚跟,才在绍兴十四年,重建教坊组织。可金人再度入侵南宋,教坊再废。

    之后虽有类似名称的皇家机构掌管宫廷音乐事务,但已没有专门吃皇粮的乐工,而是演出时临时招募民间艺人排练演出。直到赵昺收复江南,再回临安,为了彰显新朝气象,朝廷决定恢复旧制,重新建立教坊司。

    可见,教坊司一直就是个管理宫廷中演出音乐、舞蹈及戏剧的组织,是个非常正儿八经的组织,不是官办妓院。而且,作为国家力量支持的艺术组织,教坊司一方面将民间音乐带入宫廷,另一方面对于艺人艺术水准的提升也有所贡献。

    也就是说,教坊司还是管理宫廷中演出音乐、舞蹈及戏剧的组织,统一负责天下乐籍的调配、教习与审核,承担了国家重要的礼乐宣传功能。而教坊司中的女性,主要职能是“女乐”。他们中的女子虽被称为倡伎,但与我们常言的‘娼妓’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处的“倡”是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伎”指以音乐歌舞为业的女子,两者有着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