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3章 还不死心 (第2/5页)
以说在名利如此双收的神童选拔号召下,在父母通过拔苗培育出来的神童? 真的没有那么“神”? 而赵昺两世的经历让他明白? 与普通孩子纵向对比以后,所谓“神童”只是拥有与其年龄不匹配的才能,而这样的才能像我等凡人? 通过后天努力学习? 应该也是有可能获得的,如果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只能专属于他们? 别人根本就无法习得了。 而大量的现代脑科的研究表明? 没有不聪明的孩子? 只有潜能未开发的大脑? 每个孩子都拥有神奇的大脑? 只是目前人类还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也就是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神童的可能。且神童也不见得会一直“神”下去,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就是典型的事例。 用现代的话说,如果是基因遗传下来的,理论上讲,其的才能是生而知之? 生来就为神童? 应该是不会枯竭的的? 但众所周知? 没多久方仲永便“泯然众人矣”。由此,赵昺更愿相信天赋固然是重要的,但神童绝非生而知之? 绝大部分都是后天习得的。 眼前这些人显然非是天生的,身上雕琢的痕迹太重。而这样的真的好吗?赵昺前世深受其害,理所当然的以为不好。父母过早催熟孩子,进而想到一些走捷径的方法,最后都走成了弯路。虽然神童一度成材,但是毕竟属于少数天资聪颖,加上机会难得,一旦被选中,则鸡犬升天。 更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神童的下场并不好。以赵昺所知甘罗英年早逝,年仅十二岁,即得上卿后一年内死亡,葬于颍上城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虽贵为“初唐四杰”之首,但在上元三年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