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0章 风干鸡 (第5/7页)
动静便来查看,被护军捉了个正着。待其表明身份后被送到赵昺跟前,对于这位在宋亡后坚守皇陵十年的臣子,他不用想也知道受了多少气,吃了多少苦,又怎能苛责,安慰一番让其领着自己察看地形。有了这么个熟知陵区一草一木的活地图,也方便了很多。 整个陵区所在正是会嵇山北麓,其地东临青龙山,南对新妇尖,西邻五虎岭,北倚雾连山,中为参差起伏的丘阜谷地。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诸山环峙,有溪流沿陵区流过,构成了古代风水理论的最佳格局。由于徽宗也攒于宝山,故宝山共有七座帝陵攒宫,而宋代皇陵帝后分葬,所以此外还有孟太后陵、郑皇后陵、韦皇后陵、邢皇后陵、吴皇后陵、谢皇后陵、杨皇后陵等七位皇后陵寝。 诸陵大致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新妇尖之正北为孝宗陵,其西南为高宗陵,其东南为光宗陵、东北为宁宗陵;北区雾连山下正南为理宗陵,其西为度宗陵。神道从牌口村后头山山脚开始,路面全用平整的鹅卵石铺成,道路两边古柏森森,气氛庄严。经过孟太后陵、高宗陵、孝宗陵、光宗陵、宁宗陵,往北到徽宗陵、理宗陵和度宗陵。 宋六陵建造初衷是临时安置,待收复失地后,要归葬永安宋陵。建陵之初,由越州所属八县会稽、山阴、诸暨、上虞、嵊县、新昌、余姚、萧山分地修路建桥。时局推移,归葬无望,只能继续攒葬宝山。随着陵寝数量的增加,陵区扩大,据罗铣称整个陵区内外禁山达三千七百三十五亩、田三十八亩九分。 另外南宋各陵规模相比北宋陵狭小,各陵间距离最远仅一里,有的竟近在咫尺,而北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