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658章 知兵知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8章 知兵知将 (第4/5页)

”的大环境下任由摆布,成了冲锋陷阵的工具人。

    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到了宋明时期,最优秀的人才是一心一意科举做官,不愿意去当兵,毕竟武职空间有限,地位又低,实在是挺郁闷。事实上,为了打仗,正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开始了“武举”。

    比试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当时,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比如孙子兵法。所谓的“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谋略上考试不及格,不能参加武试。

    值得一提的是明后期也出过一位如应节严般文武通材——熊廷弼,据说,熊廷弼先是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弃武从文,又中万历丁酉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

    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熊大人,当了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一度让后金的努尔哈赤的攻势受阻。他招集流亡,整肃军令,制造兵器,巩固守备,让后金一方一筹莫展。但最终其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败,坐罪下狱。

    所以赵昺只能叹口气曰:文臣知兵谈何容易,而儒将也不等于文臣……

    王钦听了赵昺的话,好感大增,其虽然没有明着帮自己说话,可也没有‘屈服’于两个读书人的‘yin威’,让他们不要想着当什么儒将,而是将让他们一边凉快,该干嘛干嘛去。至于另外两位读书人自然感觉受到了奚落,却也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重话,只好结束了这个话题。

    此时时间已有些晚了,加之刚才的争执大家没有翻脸,却也让几个人有些尴尬,于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