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1章 一难又一难 (第2/7页)
而他从展史上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否曾对欧洲产生影响,目前还真很难说清,但德国人谷登堡在十五世纪独立明西方活字印刷前,听闻中韩已有此种印刷术的可能性也许是存在的,并受到了影响。 确如有的中国学者所说,“即使谷登堡的明是受中韩活字影响,活字的全部潜力,也要靠字母民族去掘。其巨大潜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与非字母民族绝缘,只属于字母民族”。由于使用拉丁字母制作活字,远较汉字容易,因此谷登堡的活字印刷一经问世,便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至于让活字印刷在中国取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实际是来自西方,当然也可以说是‘反哺’。从活字材料上说,谷登堡率先使用铅锑合金制作活字,较中韩使用的铜活字、铅活字熔点更低可以容易刻字、硬度更大使得活字经久耐用,从而得以被长期沿用。从刻写方式上说,美国传教士姜别利按照汉字特点,明了电镀铜模,出售给清朝的总理衙门及上海各报馆等,而日本人本木昌造在姜别利的协助下,完善明了更加优质的汉字印刷技术。 虽然知道后世铅字的成分,但是赵昺还是有些犯难。铅和锡早在这个时代就已经被现,并广泛使用,所以这两样东西并不难找,难的是找到锑。他一个学机械的理科生当然知道锑的性质,当然也知道这东西是在十八世纪才被人现和命名,当下的人即使现并投入使用,跟他说‘锑’只怕也是不知所云。 赵昺问明了情况便直奔宫内的御作监,作为皇家御用工匠,这里当然聚集了手工业顶尖的大匠。而现在当然不能说这里聚集大宋的顶尖好手,可要说是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