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749章 汇通全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9章 汇通全国 (第2/5页)


    靖康之变前夕,面对金人南下的威胁,徽宗下诏令各地“勤王”,希望依靠勤王军来弥补京师兵力的严重不足。然而,勤王诏令的结果出人意料。“倍道并行,星夜赶来”的勤王军,却因为补给、士气、决策的种种混乱而陷入崩溃,庞大的“军队”数量并未能转化为优势。

    勤王军在面对更加悍勇的女真铁骑时,这些没有经过太多军事训练就被投入战场的北宋士兵,很难组织起有力的反抗。不过,职业化士兵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以当兵为生的士兵不仅需要国家承担其高昂的粮饷,就连武器装备也需要由国家统一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动辄几十万的军队规模, 自然再不可复制。北宋时军队大多集中于西北, 然而即使是镇守这一隅之地,就已经耗费了北宋财政的“十之七八”, 养兵之费,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少而精的职业军队其实才是更加合适合理的决策。所以即便在复国之战的非常时期,赵昺依然没有盲目扩大军队的规模,夺取江南后最先组建的十大禁军和水军依然保持在四十万左右,组建的地方州军也维持在二十万上下。

    之后随着控制了两淮地区,为了保证北伐需要和后方稳定,禁军才再次扩编,组建了六个减编军部署在东南要地。而此次北伐后,也只是增加了十个旅的州军编制,也维护交通和镇抚新收之地。当然州军虽说是二线部队,但依旧是准职业化部队,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如此宋军总兵力维持在八十万上下,依然也只是大宋冗兵最为严重时期的规模。可依然让赵昺倍感压力,可以说除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