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249章 适可而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9章 适可而止 (第4/5页)

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但是儒家是最基本的根脉,从来没有断过。

    儒家讲究“一极牲”“秩序性”“包容性”,也让中原文明止步于天朝上国的幻觉中,认为只要占领了中原,那么就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国宏图伟业。对汉族而言,除中原外周边皆苦寒之地、瘴疠之地,生存环境恶劣,容易水土不服,并将此作为扩张的极限。

    其次,中原地区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汉族人本身自给自足、怡然自乐,自然对其他经济体系不感兴趣,更不愿意离开世代家园大规模迁徙异域。而中原王朝疆域扩张,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中国古代人口较少,生产力相对落后,交通又极其不便,主要靠烽火和驿站传递军事信息,没有能力和必要拿出太多的财力去劳师远征或经营周边的不毛之地,认为对外扩张领土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再者中原汉王朝的帝王都很清楚,大规模扩张很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在遥远异域开疆拓土,不得不分封成众多小汉国进行统治,并派大军镇守。这无异于封王割据,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统治,且分散了武装力量,也埋下了内乱的种子。毕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诸侯内乱的前车之鉴不远。

    此外,在中原王朝历史上热衷于开疆拓土的中原王朝的皇帝也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寥寥几人,但是也被世人诟病。

    秦始皇吞并六国,实现了中原王朝的统一,但也是杀人无数,被指责为残暴不仁。被史家斥责为“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汉武帝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