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741章 抄后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1章 抄后路 (第6/7页)

来得及偷眼看了看被烟火笼罩的敌船,心里暗自松口气,看来自己鼓捣出的火焰发射器还算好用。

    将火用于战争只怕是与战争相伴而生的,而火焰喷射器的历史要远早于火枪和火炮,早在公元七世纪,拜占庭人就在与阿拉伯人的海战中,使用了一种叫做“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这种燃烧剂平时封装在木桶里,使用时用手摇泵从通过一根喉管将之喷向敌战船。

    赵昺在与敌交锋中也一直在琢磨‘希腊火’的配方,思考发射的办法。可他没有能复原希腊火的神奇,也没有获得火油的顺畅来源,当然就不能像拜占庭人那么大方的将火油像水似的往大海里撒。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经济有效的方式,采用一种新的喷射方法。

    在这个时代,除了拜占庭人以手泵喷洒火油的方法外,宋朝也发明了一种以火油为燃料的发射武器——猛火油柜。其用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三斤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另外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但是无论哪种发射方式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喷射的距离太近,以人力催动最远不及丈数。赵昺几次实验失败后,想到现代的火焰发射器的发射方式,其实这部分总结起来有两类:一类是通过一定量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