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9章 去留之意 (第3/5页)
来,必有要事相商,说了几句闲话纷纷告退,后堂只留两人和亲随伺候。 “彦正真是治世之才,在这战乱之时,还能保有这一方净土。若是入朝为官,定然也能入主中枢!”史格喝口茶言道。 他此言却也全非奉承之语。董氏自董俊弃金归顺蒙古后,凭借武功南征北战成为蒙古倚重的大将。在其阵亡后,董家却也没有因为其死而没落,他有九子,其中第六子文振和小儿子文义夭折。其余七子当中,对董俊家族起重要影响的当数长子文炳。 父亲死后不到两年内,年仅十七岁的文炳继任父亲所担任的藁城县令,因其年少,不免受其父亲同僚的轻视。但其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岁,同列束手之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文炳在接到宪宗的命令,被派往正在征讨南召的忽必烈旗下。在此次始于河北的大远征中,初征时随从者四十人,马匹二百头;但是,在进入西藏地区时,跋涉艰难,随从者最后只剩下两人,以食死马度日。时而有过路的使者带消息给忽必烈,遣随从救文炳脱离困境,入侍世祖潜邸。 宪宗猝死,忽必烈独自开设了呼拉尔,宣告独立,设制帝位,建立了统治天下的地位。此后,董氏兄弟作为世祖的先锋之兵,协助忽必烈巩固政权。中统元年文炳巡抚燕南诸道,第二年被封为山东东路巡抚使,进而又被重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二子文蔚作为武卫军千户,跟随世祖驻扎上都。三子文用持诏书在边疆地区,也在中书左丞张文谦手下从事巡抚工作。其他兄弟在外从事类似工作。八子文忠在新设置的符宝局就职,作为奉训大夫辅佐于忽必烈身边,经常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