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434章 死路一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4章 死路一条 (第2/5页)

世人,还个个自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吹嘘自己“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前圣继绝学”,结果是误国害民。

    眼前这位陈普,出身贫家,励志发奋,苦读不辍。饱览四书五经,潜心探研朱熹理学。经数年刻苦磨砺,终精通经史,学识超群,名闻闽浙。遂隐居于石堂山,以著述自娱。宋亡后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在石堂山仁丰寺里设馆倡学,招徒课艺。

    在教学上,陈普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在其薰陶下,不少门人既精于理学奥义,又能深入社会实际,求取真知灼见。且其也身体力行,做出了号称钟表雏形的漏壶,可以在当代士人中属于比较开明,思想进步的人士。

    但在赵昺看来,陈普还是未能跳出时代的桎梏,其虽然倡导实践,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其却并没有入仕的经历,并没有机会实践自己所想,皆是未经验证的理论。现在所提的谏议,自然空想是美好的,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

    “以先生之说,每个人修身只要达到圣人之境界,便都可成为王,可是此意?”陈普啰嗦了半天,终于让赵昺有了插嘴的机会,他出声问道。

    “然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陈普立刻回答道。

    听到陈普的回答,隐在人群中的邓光荐却暗叹道:“完了!”皇帝虽然拒绝了众臣陪侍接见伏阙上疏的请求,但是他并不放心,于是换了衣服藏于围观者中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