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6章 太湖 (第5/7页)
江等州县并未被收复,若是被人侦知‘残宋’的皇帝及东部战区的高级将领全在这几艘船上,估计也会集中起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打上一仗,虽死也赚了。 好在改造后的龙船已经将船头上极为拉风的龙头给省略了,赵昺以为那个东西除了唬人之外在实战中没有多大意义,且放烟雾隐身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而没了龙头的龙船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突兀,再关上砲门不是明眼人还真看不出来是艘战船,因此他们行在河上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赵昺在船头审视着太仓水道,两岸皆是水田,虽然已经收割完毕,但其中还有残水,并不利于大军展开。水面还算宽阔,在潮水上涨的时候应能行大船,对u型船底的龙船来说丝毫没有影响。借助潮水的上托,加上水手全力划动,战船如飞的闯过昆山,直奔苏州。 “郭霖,这太湖有几条水道泻入东海?”前边苏州在望,赵昺问道。 “禀陛下,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夏禹奉舜帝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松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载: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极为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初时广为三万六千顷,后世历代垦田,湖面有所减少。”郭霖回答道。 “嗯,那补入太湖的江河可行舟船的又有几条呢?”赵昺点点头又问道。 “陛下,主要有五泻水经江阴入运河至湖中;运河水自常州入滆湖,通西蠡河,汇入阳羡溪再入太湖;勾联长江的潥水自芜湖泻入,经阳羡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