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6章 正视 (第3/7页)
讦,从而导致失败,可此时承担这种后果的往往却是他们自己…… 赵昺想想自己同样喜欢‘有事问专家’,技术问题上自不必言。在政务上,他依赖应节严和刘黻;在军事上,他信任赵孟锦、刘洙和江璆,可以说在行朝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没有让他们担任首辅,也未授予极权,而是任用曾与自己观点相左的陆秀夫为首相,极力反对自己登基的张世杰为枢密使,却没有将他们取而代之这出乎所以人的意外。 赵昺却知道自己这样做,除了稳定朝局的需要外,他还知道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上即便只有三个人参与也会分出左、中、右三种意见,这不仅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也是人性使然。他知道自己理政的能力有多菜,而他又无法逃脱这个责任,因而必须多方面听取意见,哪怕是反对的声音,以此来减少自己执政中出现的错误。 若是将自己信赖的人提拔到高位,便会有人以为陛下只信任亲信,他们传达的意思也就是圣意,没有人会提出意见;再者赵昺相信人的屁股往往决定脑袋,谁敢保证他们位极人臣后不会打击异己,清除不同政见者,如此不可避免的是朝中只有一种声音存在,那样并不利于自己主理朝政。 反之即便有人对自己的政策方针有看法,甚至极力反对,赵昺以为并非坏事,说明其中也许就有需改进的意见。当然自己也可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意见,有益的自己改正,无用也可以解释商讨,对无病呻吟的也可置之不理,从而减少犯错的几率。所以自己的任用专家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