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023章 马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3章 马说 (第3/7页)

腰板,瞪大了眼睛。而伙长刘大同则是吃惊之余,不由的摸了摸袋中的那一贯纸钞,昨日在收拾厨案的时候,他发现了一贯钱,问了半天并无人认领,此刻才猛然醒悟,原来军中传言不假……

    赵昺的船队重新起航,但是此次却没有自太湖入海,而是转入长江顺流而下前往崇明州,他想去看看马场。战马的重要性在古代不需多言,而随着战争方向转向江北,对战马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可江南缺马这已经是老问题,当下宋军组建了十二个骑兵旅,兵力不过三万余,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缺马,而能达到如此规模还全赖于在收复江南之战中的缴获,随着车军和辎重军的组建,缺马的矛盾日益突出,赵昺知道这种状况若是不加改变,对来日的北伐将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他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马匹的同时,还建立马场繁育马匹,而崇明州马场则是种马场。

    在赵昺前世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外国的阅兵或者马术表演的时候,他往往会被那些矫健的骑士与高大的马匹所吸引。因为在国内,是很少能见到如此高大的马匹。即使前去内蒙等有着大片草原的地方去骑马,见到的马匹也经常是相对矮小的,有的马匹干脆就和驴子差不多大。

    无独有偶,抗战时日军所骑乘的“东洋马”也以高大、健壮著称,他们虽然身高不高,但是所骑乘的战马普遍都很高大,而“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东洋马”,更是反映了那个时候日军所用战马的优异与珍贵。这些情况,也就导致了很多对于国产马种的鄙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