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724章 考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4章 考验 (第2/7页)

这个问题现实存在。

    其实弓与火枪谁优谁劣早有争论,当初赵昺也曾参与过,而在大宋自己又亲身经历了一场大辩论,但是他用火枪的性能说话而胜出,得以将火枪列装推广。实际上在这次辩论中,胜出的最核心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火枪手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对身体和技术几乎没有任何依赖。而长弓手却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并且在战斗中对身体状况要求很高。

    但这不表明赵昺不知道火枪与弓相比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公平地说,双方列出的其他因素,确实说得也不无道理,如射速慢、准确度差、重量大、故障高等。不过他清楚其实在射程和命中率上谁也别说谁,在射程上火枪还要占据优势。且弓保养同样很繁琐,尤其是在南方潮湿和多雨的环境中,弓弦很容易受潮导致松弛。而拉弓也是个体力活儿,连续发射同样会疲惫,导致速度放慢,射程减小。

    火枪与弓最大的劣势其实还是在射速上,一个弓箭手可以在一分钟之内进行六次瞄准射击,而严格训练的火枪手最多只能完成五次装填,一般人训练后也能达到三次,这还是要在不出任何错误的情况下。而在射击时火枪手一般采用三排纵深,弓箭手却能达到六排纵深,后排可以采用抛射增加密度。

    针对火枪准确度不够,射程近,射速慢。解决的办法,也就是靠提高密集程度和增加人数,来增加准确度和射速,所以才会采用密集的火枪手队列。至于射程近这点,就只能靠队列行进把双方距离拉近来弥补了,火枪手要排好队,顶着对方的攻击不断前进拉近距离,让对方进入自己的射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