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7章 假戏真做 (第4/7页)
以为将领的判断时常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中情况下,将领对于行军路线的判断,往往不得不依赖于哨探侦察的结果,但哨探在必须优先于行军线路的探索的情况下,更难对敌军位置进行有效追踪。而一场成功的伏击战,除了要能够成功掌握敌军的行军路线以外,还要是能够保证自身的行动不被敌军侦知,并且还要对敌方将领的判断进行迷惑,当然还需要些运气。 尤其是在一些环境相当复杂,比如丛林、山区等地形中,伏击战的效果往往更加显著。在蒙古征伐安南的战争中,安南一方就多次用伏击战术,将数量和战斗力都明显优于自己的蒙军打得溃不成军,其依靠的就是越南北部复杂的丛林和山地环境。 不过面临完全陌生的环境地形的战例终究是少数,因而如果想要真正诱敌入伏,这就是技术活儿了。其实伏击战对于赵昺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在七洲洋大战中大败刘深,严格的说也称的上是一场伏击战。此后在琼州保卫战等几次大战也皆有伏击战的影子,应该说他对于伏击战并不陌生,可他却知道这与陆地上的伏击作战还是有区别的。 在海上,赵昺可以利用岛屿藏兵,也可以利用地球的曲率躲在敌军的视线之外,且水战还有风向、水流及潮汐可加利用,迅速完成对敌的围歼。而陆地上则只能利用地形、地物伏兵,且他已然丧失了在海上最重要的机动优势,可这又是围歼和追击作战中最不可或缺的。 此战赵昺想定的伏击区域是在昆山地区,这里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海口淤积而成的平原,加上受海潮的侵袭,多是盐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