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370章 不辨不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0章 不辨不明 (第3/5页)

去了。

    还有一则是唐宣宗时候的事情。唐宣宗认为大将军李遂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门下省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建议皇帝取消任命。唐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萧放的理由后,觉得这个任命的确不妥当,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

    谢枋得的这三则小故事讲罢,在这‘敏感’的时候,赵昺不难想到其意是在说明‘三省制度’的好处,可以帮助皇帝查漏补缺,避免失误。而且‘很讲理’,即便将皇帝的旨意驳回,但是一旦解释清楚,也会改过,重新审核通过的。

    但各人看事的角度不同,在赵昺看来这三个故事明显可以看出在皇帝下敕令以后,门下省的给事中都进行了封驳。要么使皇帝申明该敕令的理由,要么使皇帝的敕令作废。不难得出一点:皇帝的行为会受到门下省的制约。

    在多想一点儿,是不是只有门下省有这种制约功能呢?以赵昺的理解,实际上不仅门下省有这种制约功能,中书省也有类似的行为。他沉思片刻道:“朕记的《旧唐书》中有载,武后当政时,刘祎之供职于中书省,为中书侍郎。因他不认可武后所发的敕令,认为该敕令未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审核,不属于正式公文。武后因此大怒,认为刘祎之忤逆了她的旨意,藐视她的皇权,竟直接把他赐死。这又该如何看呢?”

    “这……”谢枋得没想到陛下来了个所答非所问,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走,想想也是皇帝辛辛苦苦写的方案,啪的被个门下小官给驳回,感觉肯定不大好。思索片刻道:“臣以为其按章程办事并无不妥,与制度无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