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6章 自找麻烦 (第3/5页)
筑台,建篷遮雨。如此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以为神,造福于百姓。”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其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厚葬于其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并建祠祭祀,并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数千年不衰。又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日久便以此为名。” “哦,原来商丘是以此得名,朕受教了!”赵昺点点头道。 听其解释自己也想起来了,奥运会那年他的一个商丘同学却是对取火仪式有所不满,其认为商丘市是我国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源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典故与奥运发祥地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西方传说一样古老美丽。且许多活动取火种的仪式是在商丘举行,而奥运会没有举行取火仪式倒也罢了,火炬传递也没有经过燧王陵和曾为人类保存火种阏伯台设传递站。 赵昺才对此有所了解,但国家阏伯台的认定却倾向于古观星台,用以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太阳、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 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据研究这颗星在四千多年前轨迹稳定,每年运行规律不变,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rou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