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852章 样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2章 样车 (第4/7页)

或攻城设备。赵昺到来时,他们皆以根据自己所想将工具和材料准备齐全,他也不多说废话,将自己画好的图纸挂起,先行讲解一番,让他们大概了解自己要造的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将部件图分发给相应的工匠,让他们依照尺寸和样式制造,而他负责解释和检验。

    赵昺设计的战车采用四轮厢车的样式,车长一丈六尺,宽八尺,通高八尺,车厢高六尺半。因为要安装转向车架,实现单轴转向,因此车轮采用前小后大的结构。而车轮的大小决定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和稳定性,打仗不可能让你在荒郊野外挑个平坦的地儿列阵,更不会总在大路上行驶。所以要选用大尺寸的车轮,选用的后轮直径为五尺,前轮直径为四尺。

    车轮在这个时代不可能用橡胶车胎,通常都是选用木轮,并用铁叶加固。而战车的首要就是结实,尤其是车轮,而木制大尺寸车轮在野外更容易损坏,若是在半道上麻烦就大了。因此赵昺采用铁制车辐,车毂镶嵌木条的车轮,在保证结实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

    战车的车厢,赵昺没有采用胡斯战车的斗状样式,而是传统的方正形状,车顶截面为等腰梯形。而为了能添加辅助护板,他将车轮改为内藏式的,这样就避免了护板与车轮的摩擦和碰撞。并且可以减少车辆的宽度,增强通过性,也提高了战场生存率。

    大家都知道车辆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现代赛车底盘恨不得直接贴在地上,就是追求稳定性的结果。大尺寸的车轮必然抬高了车厢,使重心上移,而赵昺为了兼顾通过性和稳定性在设计上采用了下沉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